经济寒冬的考验
经济发展有其特定的周期,目前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,地缘政治动荡、经济制裁与核心技术制衡、以及国内经济供需矛盾问题加剧等等因素,我们现在正在经历非常痛苦的经济萧条时期。
这样的时期是去行业泡沫、改善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健康发展情况的阶段,各个行业都不好过,想要渡过这样的时期,就要能卷能熬能拼。卷技术卷服务卷创新,拼理念拼团队拼文化,经济繁荣期可能5分努力1分收获,萧条期可能是10分努力1分收获,卷过别人,才能增加生存下去的概率。
越是经济寒冬,越会诞生伟大企业
越是经济寒冬越容易诞生伟大的企业,1998年附近的经济危机诞生了腾讯、百度、阿里巴巴, 2008年附近世界性金融海啸诞生了滴滴,2015年附近诞生了抖音等一些企业。
医药行业也是如此。
1998-2000年附近的经济危机时期,药明康德诞生。当时一批技术海归回国,促进了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,包括后来创办贝达药业的丁列明、张晓东、王印祥,建立百济神州的王晓东,信达生物的俞德超等一批“技术海归”。
2008-2010年的金融海啸末期,百济神州建立(2011年)。
2015-2018年的医药行业政策调整,一致性评价,带量采购等政策出台,使整个行业迫于压力提升仿制药质量压缩行业“水分”,专注于创新。其中恒瑞医药快速推陈出新专注研发,从me too/me better式创新转向first in class创新,从百亿到千亿,登上医药一哥的位置。
医药行业的空间依然巨大
从监管政策上看:目前医药监管体系更加科学规范,与国际化接轨更成熟。可以看到医药体系改革在为创新药铺路,同时医保支付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,为医药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。
从资本市场看:资本对于医药的包容度和信任感依然非常高,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推动18A新政时,就定位是雪中送炭,理解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的“一地鸡毛”状态,并相信最终会凤凰涅槃,这个坚定的信念让他愿意为创新药的研发沉默期买单。确保想为中国医药做真正研发的公司能有充足的现金流。
从客观需求上看:中国人口基数大,且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,人民对于生命延续、生命质量的追求、以及对抗疾病伤痛等的需求还远未达到基本满足。
从治疗领域上看:目前治疗领域扎堆化严重,还有超90%的罕见病仍然无药可治,无药企关注。留给药企的可探索领域依然非常大。
从研发层面上看:中国还是以仿制药为主,销售较好的创新药我们通过fast-follow、license-in等方式已完成快速跟进,目前市场靶点集中,同质化严重,其实还有更多可能的新靶点、新疗法的源头创新供我们去摸索和实现。
如何凤凰涅槃?
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。
扎根技术,源头创新。这是重中之重。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了,医药方向要卷,必须从源头创新开始。向上溯源,建立自己的护城河。当然大家都知道,年销10亿美元以上药物的诞生不是有钱就能做。这些‘大药’的出现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基础生命科学突破带来的,可遇不可求。现在企业要做的就是底层自主创新,从差异化靶点开始,多聚焦在自己的主业上,聚焦在自己的强项上,聚焦在自己的主赛道上,少去想别人那碗饭,少去琢磨别人的事。
优化企业结构,人才梯队。合理架构调整和优化,减少人才冗余,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梯队。当然优化梯队不是不招人,而是招更合适的人,在经济寒冬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释放到市场,这无疑也是优化和完善核心团队的机会。同时注意企业文化体系的搭建等等。
灵活的商业模式。开拓新的业务思路,比如Big pharma与Biotech的深度合作模式摸索;创新药出海,全球创新,走出国门;国内外企业共同开发等合作模式的摸索。
盲目追逐热点不如修炼内功蛰伏以待春天。经济寒冬里请大家深扎技术,修炼内里,加大探索,厚积薄发,实现凤凰涅槃!
想要了解更多职场资讯,后续还会持续分享更多内容,感兴趣就关注一下吧~
乾言职聘专注于人才寻访服务,深耕生命科学、工业制造领域
上海乾言猎头在线客服:183-5156-3990 欢迎咨询
官网链接:http://www.mersy.com.cn/